从“空间+茶”到“茶+空间”:从茶空间分类看业态演化和发展趋势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从“空间+茶”到“茶+空间”:从茶空间分类看业态演化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们谈论的茶空间,已经远远不是早年相对单一的传统“茶馆”的概念,而是出现了多种形态。今天我们来对不同形态的茶空间略作梳理,并从茶空间业态演化一窥其发展趋势。

一、茶空间的一种分类方法

顾名思义,茶空间就是茶与空间的结合。不过,不同茶空间,茶的重要性和丰富性程度不同,空间占比与场景开放性不同。笔者根据这两者的低中高程度,将茶空间划分为如下9种类型。

第一,11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低,空间的占比与重要性程度低。比如目前常见的一些新茶饮空间。

第二,12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低,空间的占比与重要性程度属于中等。大多数传统的茶馆/茶空间可归到此类。这类茶空间,以空间为主,有茶但并不占重要位置,或者相对零散或不成体系。即便其中有些茶是店老板跋山涉水从茶山带回来的,但茶在整体经营中也仅仅是从属位置。从这个角度上讲,这类型茶空间,属于“空间+茶”。

第三,13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低,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高。不少茶会所可归到这一类型。这类型茶空间,仍属于“空间+茶”。

第四,21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中等,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低。一些定位高端的新茶饮空间可归于此类。

第五,22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中等,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中等。一些从茶叶店演变而来的茶空间,以及一些开设在高端卖场中的新式商务茶饮空间。如果说通常的新茶饮空间的主力目标人群在20+/-5,那么此类新式商务茶饮空间所瞄准的目标人群年龄可能在25+/-5,相对更偏商务与职场人士。

第六,23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中等,空间占比与重要性程度高。一些茶品牌的文化中心可归于此类。

第七,31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高,空间占比与重要性低。一些带有泡茶桌和/或一两个房间的茶叶店,大体属于这一类型。

第八,32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高,空间占比与重要性中等。一些传统茶品牌的旗舰店/形象店可归于此类。

第九,33型: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程度高,空间占比与重要性高。相对12型与13型的“空间+茶”而言,这一类型茶空间可以理解为“茶+空间”:以茶为基础,延展到空间,并取得茶与空间的融合与平衡。

二、茶空间的三个演化路向

从茶空间的“空间”与“茶”这两个要素来考察,以其原本侧重的空间或侧重的茶,可以看到两个演化路向:

第一,从传统茶空间的相对侧重于空间,提高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茶空间自然是空间,但毕竟是茶空间。随着茶叶消费的不断提高,知茶识茶爱茶人士日益增多,对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说二十年前不少传统茶馆/茶空间常被诟病为“喝不到好茶”,那么现在许多传统的茶空间正在转向,更加重视茶的重要性与丰富性。

第二,从传统的仅仅售卖茶叶的店面,通过提高空间占比及其重要性,演化出茶与空间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演化路向,也有其必然的逻辑。茶与空间结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冲泡体验,增加品牌沟通机会,以及不同程度地提供“第三空间”的服务。

如果说以上两个路向都是面向相对传统的喝茶人群和/或茶空间消费人群,那么过去近10年间出现的相对新式的茶饮空间,则是另一个有较大不同的新路向。

第三,面向相对年轻群体的新茶饮空间,也可以说是轻茶饮和轻空间。适应目标消费群体的相对年轻化,新式茶饮空间跳出了传统的茶叶冲泡方式,不强调茶叶清饮,而是较为灵活的从“饮品”层面来理解和演绎,并以相对较轻快和现代的方式来呈现空间。

当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跳出传统茶叶消费市场来观察,我们不难看出,新式茶饮空间未尝不是早年瓶装茶饮料及街边奶茶店模式向茶与空间的一种演化。

三、茶空间的发展趋势

从前面关于茶空间分类与演化的考察,结合对于当前的一些市场实例,我们可看出茶空间的如下两个发展趋势:

第一,茶空间正在从“空间+茶”向“茶+空间”发展,从传统的“有茶的空间”发展到“茶的专业空间”,也即“以茶为基础的空间”。因此,提高茶空间的产品力,尤其是茶空间中茶的产品力成为必然选择。这是顺应茶消费与茶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

第二,根据核心目标人群的不同,“茶+空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都追求一种中式审美的当代表达。这是顺应了现代生活以及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